全球礦山開始被迫減產
隨著金屬價格跌落多年低谷,力拓這類礦業(yè)巨頭開始下調產量目標,本周巴西、澳大利亞均有礦業(yè)生產商宣布旗下部分礦山停產或裁員等自保舉措,顯示出礦業(yè)公司最終開始受到金屬礦價格暴跌的“切膚之痛”。
本周巴西礦商Votorantim Metals宣布,計劃暫停旗下設在該國的兩座鎳礦生產。在這一西半球首次大規(guī)模礦商停產公布后不久,澳大利亞Clive Palmer在該國昆士蘭的鎳礦將自愿將旗下冶煉廠裁撤240個工作崗位。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評論稱,鎳價已創(chuàng)2003年以來新低,上述礦商公布的決定是礦業(yè)公司終于開始面對價格崩盤重壓的跡象。渣打銀行分析師Nicholas Snowdon預計,這可能意味著現(xiàn)在開始掀起一輪礦山關停的高潮,但這要視礦商是否改變等待其他同行減產的策略而定,不只是鎳,基礎金屬整體都如此。
事實上,最近這種減產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早在去年9月和10月,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就分別宣布,擬分別減少銅和鋅的產量,其中鋅礦減產幅度達三分之一。
而去年10月還堅決不減產的礦業(yè)巨頭力拓本月終于松口。本周二力拓公布,今年計劃鐵礦石產量增長約7%,低于去年11%的增幅。昨日另一澳大利亞礦業(yè)巨頭必和必拓也宣布,將截至今年6月末的2016財年產量目標下調1000萬噸。
上述《金融時報》報道認為,減產可能最終穩(wěn)定大宗商品價格,令依賴能源的經濟體和資產縮水上十億美元的全球大型礦山擺脫威脅。
但高盛去年5月就曾發(fā)布報告質疑減產,預計以自發(fā)減產提振價格會適得其反,因為限產會損害行業(yè)的效率,況且巨頭之間也難以協(xié)調起來限產。
中國的大宗商品研究專家付鵬去年也認為,即使中國的銅企考慮今年減產保價,挺價效果也將很有限,關鍵是海外礦產要減產,否則中國冶煉商的減產只會給海外競爭對手“做嫁衣”。
|